統編版高一上學期語文期末復習:文言文閱讀 刷題練習題(含答案解析).docx
- 【下載聲明】
1. 本站全部試題類文檔,若標題沒寫含答案,則無答案;標題注明含答案的文檔,主觀題也可能無答案。請謹慎下單,一旦售出,不予退換。
2. 本站全部PPT文檔均不含視頻和音頻,PPT中出現的音頻或視頻標識(或文字)僅表示流程,實際無音頻或視頻文件。請謹慎下單,一旦售出,不予退換。
3. 本頁資料《統編版高一上學期語文期末復習:文言文閱讀 刷題練習題(含答案解析).docx》由用戶(wenku818)主動上傳,其收益全歸該用戶。163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該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傳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163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4. 請根據預覽情況,自愿下載本文。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5.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閱讀器,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統編版高一上學期語文期末復習:文言文閱讀 刷題練習題含答案解析 統編 版高一 上學 語文期末 復習 文言文 閱讀 練習題 答案 解析 下載 _必修 上冊_部編版_語文_高中
- 資源描述:
-
1、統編版高一上學期語文期末復習:文言文閱讀 刷題練習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昔吾友(左)未生、(劉)北固在京師,數言白云、浮渡之勝,相期筑室課耕于此??滴跫撼?,余至浮山,二君子猶未歸,獨與宗六上人游。每天氣澄清,步山下,巖影倒入方池。及月初出,坐華嚴寺門廡望最高峰之出木末者心融神釋莫可名狀。將行,宗六謂余曰:“茲山之勝,吾身所歷殆未有也。然有患焉!方春時,士女雜至。吾常閉特室,外鍵以避之。夫山而名尚為游者所敗壞若此?!毙撩?,南山集禍作。余牽連被逮,竊自恨曰:“是宗六所謂也?!奔扰c宗六別,忽憶其前者之言為不必然。蓋路遠處幽,而游者無所取
2、資,則其跡自稀,不系乎山之名不名也。既而思楚、蜀、百粵間,與永、柳之山比勝而人莫知者眾矣;惟子厚所經,則游者亦浮慕焉。今白云之游者,特不若浮渡之雜然耳。既為眾所指目,徒以路遠處幽,無所取資,而幸至者之稀,則曷若一無聞焉者,為能常保其清淑之氣,而無游者猝至之患哉!然則宗六之言蓋終無以易也。(節選自方苞再至浮山記)材料二: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云漫。稍見云中白若摴蒱數十立者,山也。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或曰,此東海也?;匾暼沼^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实坌袑m在碧霞元君祠東
3、。是日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其遠古刻盡漫失。僻不當道者,皆不及往。(節選自姚鼐登泰山記)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坐華嚴寺A門廡B望最高峰C之出D木末者E心融T神釋G莫可名狀。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康熙”,是愛新覺羅玄燁的年號,一個皇帝的年號少則一個,多可十幾個。B“患”,文中指“缺點”,與成語“患得患失”中的“患”,兩者用法不相同。C“漫”,加點處指“彌漫”,與“其遠古刻盡漫失”中的“漫”兩者意思相同。D“行宮”,指帝王出京后臨時寓居
4、的處所。如“佛貍祠”是北魏太武帝的行宮。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方苞的好友左未生、劉北固在京城,曾經多次談到白云、浮渡是當地名勝,并相約一道在那里建房子、種地,向往之情溢于言表。B與永州、柳州的山水同為名勝的楚、蜀、百粵的山水,只是因為柳子厚沒有到過,所以很多人并不了解,表達出作者的遺憾之情。C姚鼐善于借助描寫對象來顯示寒冬的景象,例如山峰“白若樗蒲”,因積雪覆蓋,山才白如樗蒱,嚴冬的特征就被點染出來了。D姚鼐除了觀看了泰山日出,沿途還觀看了從唐朝顯慶年間以來的石刻,而那些偏僻不在道路上的石刻,作者就來不及上去看了。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5、8分)(1)余牽連被逮,竊自恨曰:“是宗六所謂也?!保?分)(2)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4分)14材料一中,方苞借游浮山抒發了怎樣的感慨?(3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理明矣,而或不達于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舍問,其奚決焉?古之人虛中樂善,不擇事而問焉,不擇人而問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擇之,芻蕘之微,先民詢之,舜以天子而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邇言,非茍為謙,誠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學而無
6、問,朋友之交,至于勸善規過足矣,其以義理相咨訪,孜孜焉唯進修是急,未之多見也,況流俗乎?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學有未達,強以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則終身幾無可問之事。賢于己者,忌之而不愿問焉;不如己者,輕之而不屑問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問焉,如是,則天下幾無可問之人。人不足服矣,事無可疑矣,此唯師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謹護其失,寧使學終不進不欲虛以下人此為害于心術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無專在,而學無止境也,然則問可少耶?周禮“外朝以詢萬民”,國之政事尚問及庶人。是故貴可以問賤
7、,賢可以問不肖,而老可以問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孜淖硬粣u下問,夫子賢之。古人以問為美德,而并不見其有可恥也,后之君子反爭以問為恥,然則古人所深恥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為恥者多矣,悲夫!(劉開問說) 材料二: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不善問者反此。善待問者如撞鐘,扣之以小者則小鳴,扣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后盡其聲。不善答問者反此。此皆進學之道也。(禮記學記)【注】芻蕘(ch ro):割草采薪。弘:廣大。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寧使學A終不進B不欲虛C以下人D
8、此為害E于心術者F大G而蹈之者H常十之八九。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無以,指“沒有用來的”,與“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的“無以”意義相同。B三代,是對中國歷史上的夏、商、周三個朝代的合稱?!叭隆笔钦f夏、商、周以后。C“是己而非人”中的“是”“非”與“侶魚蝦而友麋鹿”一句中的“侶”和“友”用法相同。D師心自用,意思是在學習、借鑒前人的基礎上不拘泥于成法,不囿于陳規,能獨出心裁,自成一格。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作者先提出“君子之學必好問”的中心論點,接著辯證地分析“問”與“學”相輔而行的關系,委婉指出“學必好問”的
9、重要意義。B對比古今之人的不同表現可以看出,古人好問,不擇事不擇人,能從多方面聽取有益的意見,以提升自己修養和學業,堪為今人典范。C針對今人妒忌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輕視不如自己的、戲弄同等水平的怪現象,作者一針見血地指出這種自以為是的做法的嚴重危害。D因為人非圣賢,學無止境,所以問也一定無止境。唯有如此,才能杜絕像師說中所講的“圣益圣,愚益愚”的畸形“為學”現象。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其以義理相咨訪,孜孜焉唯進修是急,未之多見也。(4分)(2)然則古人所深恥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為恥者多矣。(4分)14如何通過“善問”達到提高自己修養與學業的效果?試結合兩則材料簡
10、要說明。(3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始潮人未知學,公命進士趙德為之師。自是潮之士,皆篤于文行,延及齊民,至于今,號稱易治。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飲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禱焉。而廟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為艱。前太守欲請諸朝作新廟,不果。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滌來守是邦。凡所以養士治民者,一以公為師。民既悅服,則出令曰:“愿新公廟者,聽!”民歡趨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廟成?;蛟唬骸肮f里,而謫于潮,不能一歲而歸。沒而有知,其不眷戀于潮也,審矣?!陛Y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
11、如水之在地中,無所往而不在也。而潮州人獨信之深,思之至,熏蒿凄愴,若或見之。譬如鑿井得泉,而曰水專在是,豈理也哉!元豐七年,詔拜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韓文公之廟?!背比苏垥涫掠谑?,因作詩以遺之,使歌以祀公。(節選自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材料二:竊以天下之事,難于改為。自昔五代之余,文教衰落,風俗靡靡,日以涂地。圣上慨然太息,思有以澄其源,疏其流,明詔天下,曉諭厥旨。于是招來雄俊魁偉、敦厚樸直之士,罷去浮巧輕媚、叢錯采繡之文;將以追兩漢之余,而漸復三代之故。士大夫不深明天子之心用意過當求深者或至于迂務奇者怪僻而不可讀。余風未殄,薪弊復作。大者鏤之金石,以傳久遠;小者轉相模寫,號稱古文。紛紛肆
12、行,莫之或禁。蓋唐之古文,自韓愈始。其后學韓而不至者為皇甫混,學皇甫漫而不至者為孫樵。自樵以降,無足觀矣。(節選自蘇軾謝歐陽內翰書)【注】韓文公,韓愈。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寫在答題卡上。(3分)士大夫不深A明天子之心B用意C過當D求深者或至E于迂F務奇者怪僻G而不可讀。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于,對,與“于其身也,則恥師焉”中的“于”用法相同。B.遺.給予,贈送,與“小學而大遺”中的“遺”意義不同。C.之,結構助詞,與“蚓無爪牙之利”的“之”用法相同。D.殄,盡,絕,與成語“暴殄天物”中的“殄”意義相同
13、。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韓愈在潮州任上注重教育,使潮州百姓專心于學問研究和品行修養,受到朝廷的褒揚。B.韓文公廟先在刺史公堂后,百姓出人不便,后在城南新建,足見潮州百姓對韓愈的敬奉。C.韓愈倡導古文運動并取得巨大成就,但其后繼者皇甫濕孫樵等都沒能達到他的高度。D.兩則材料分別贊頌了韓愈在潮州的政績和文學上的貢獻,體現了蘇軾對他的景仰之情。13.材料一最后一段“水之在地中”的比喻有何用意?(3分)l4.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公去國萬里,而謫于潮,不能一歲而歸。(4分)(2)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勸學)(4分)(一)文言文閱讀(本
14、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小題。古之學者為已,以補不足也;今之學者為人,但能說之也。古之學者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學者為己,修身以求進也。夫學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講論文章,春華也;修身利行,秋實也。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后,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吾七歲時,誦靈光殿賦,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猶不遺忘;二十之外,所誦經書,一月廢置,便至荒蕪矣。然人有坎壤失于盛年猶當晚學不可自棄??鬃釉疲骸拔迨詫W易,可以無大過矣?!蔽何?、袁遺,老而彌篤,此皆少學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學,名聞天下;荀卿五十始來游學,猶為碩儒;公孫弘四十余,方讀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
15、亦四十,始學易論語;皇甫謐二十,始受孝經論語,皆終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學,便稱遲暮,因循面墻,亦為愚耳。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也。 俗間儒士,不涉群書,經緯之外,義疏而已。吾初入鄴,與博陵崔文彥交游,嘗說王粲集中難鄭玄尚書事,崔轉為諸儒道之。始將發口,懸見排蹙,云:“文集只有詩、賦、銘、諫,豈當論經書事乎?且先儒之中,未聞有王粲也?!贝扌Χ?,竟不以王粲集示之。魏收之在議曹,與諸博士議宗廟事,引據漢書,博士笑曰:“未聞漢書得證經術?!笔毡惴夼?,都不復言,取韋玄成傳,擲之而起。博士一夜共披尋之,達明,乃來謝曰:“不謂玄成如此學也?!?節選自
16、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注坎填:困頓,不順利。緯:“緯書”的簡稱,指神學附會儒家經典的書。義疏:解釋經義的書。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加句讀處的字母填寫在答題卡的橫線上。(3分)然人A有坎壤B失C于D盛年E猶當F晚學G不可H自棄。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利,指敏銳,與“蚓無爪牙之利”中“利”的詞義不同。B.冠,古代的男子在二十歲時舉行冠禮,表示已經成年。C.面墻,面對墻而立,目無所見。比喻不學而見識淺薄。D.竟,指竟然,與“有志者,事竟成”中的“竟”的詞義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古人和今人的
17、學習動機、目的不同:古人是為了充實自己,為社會謀利益;今人是為了夸耀自己,為了升官進爵。B.人在幼小時是最佳學習時機,需及早進行教育;一旦錯失了最佳學習機會,到晚年即使加緊學習,也難以有所成。超然客公眾號C.崔文彥向儒生們講王粲集中駁難鄭玄所注尚書一事時,遭到儒生們的排斥,他對儒生的孤陋寡聞感到可笑。D.魏收和博士們議論宗廟之事時引用漢書作論據,博士們并不認同,而當他們翻閱了韋玄成傳,才認識到自己的無知。13.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也。(4分)(2)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蘇軾赤壁賦)(4分)14.本文對當今求學者有哪
18、些啟示?請簡要概括。(3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節選自荀子勸學)材料二: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
19、,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眴韬?!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ü澾x自韓愈師說)材料三:夫明六經之指,涉百家之書,縱不能增益德行敦厲風俗猶為一藝得以自資。父兄不可常依,鄉國不可常保,一旦流離,無人庇蔭,當自求諸身耳。諺曰:“積財千萬,不如薄伎在身?!奔恐琢?/p>
20、而可貴者,無過讀書也。世人不問愚智,皆欲識人之多,見事之廣,而不肯讀書,是猶求飽而懶營饌,欲暖而惰裁衣也。夫讀書之人,自羲、農已來,宇宙之下,凡識幾人,凡見幾事,生民之成敗好惡,固不足論,天地所不能藏,鬼神所不能隱也。(節選自顏之推顏氏家訓)10.材料三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3分)縱不能增A益B德行C敦厲D風俗E猶為F一藝G得H以自資。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焉,兼詞,相當于“于此”,與下文“蛟龍生焉”“圣心備焉”中的“焉”用法相同。B.爪牙,指動物的爪腳和牙齒,也比喻衛士、武臣,現在常用來喻指壞人的黨羽。C.句讀,指斷開句子的知識。一句
21、話后面的停頓為句,一句話中間短暫的停頓為讀。D.六經,詩書禮易樂春秋的合稱,與師說中“六藝”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材料一巧妙設喻,騏驥與駑馬、朽木與金石兩兩對舉,形成鮮明的對照,讓讀者從中明白道理。B.材料二以“古之圣人”與“今之眾人”作對比,肯定地指出圣與愚的分界就在于是否從師而學。C.材料二用“久矣”表達了作者對師道現狀非常痛心,“惑矣”則表達了對恥于從師行為的批判。D.材料三指出讀書是廣交朋友、見多識廣的重要方法,只是很多人耽于空想,沒有落實到行動中。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分)伎之易習而可
22、貴者,無過讀書也。(4分)14.三段材料論述的內容都與學習有關,但各有側重,請分別加以概括。(3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楊椿奉辭于華林園,帝下御座執手流淚曰:“公先帝舊臣,實為元老,但高尚其志,決意不留,既難相違,深用凄切?!贝灰鄽[欷,欲拜,帝親執不聽。賜以絹布,給羽林衛送。群公百僚餞于城西張方橋,行路觀者,莫不稱嘆。椿臨行,誡子孫曰:我家入魏之始,即為上客。自爾至今,二千石、方伯不絕,祿恤甚多。北都時,朝法嚴急。太和初,吾兄弟三人并居內職:兄在高祖左右,吾與(楊)津在文明太后左右。于時口敕,責諸內官,十日仰密得一事,不列便大嗔嫌。諸人多有
23、依敕密列者,亦有太后、高祖中間傳言構間者。吾兄弟自相誡曰:“今忝二圣近臣,居母子間難,宜深慎之。又列人事,亦何容易,縱被嗔責,勿輕言。十余年中,不嘗言一人罪過。時大被嫌責,答曰:“臣等非不聞人語,正恐不審,仰誤圣聽,以是不敢言?!庇诤蠼K以不言。蒙責及二圣間言語,終不敢輒爾傳通。太和二十一年,吾從濟州來朝,在清徽堂豫宴。高祖謂諸貴曰:“北京之日,太后嚴明,吾每得杖,左右因此有是非言。和朕母子者,唯楊播兄弟?!彼炫e爵賜兄及我酒汝等脫若萬一蒙明主知遇宜深慎言語不可輕論人惡也。吾自惟文武才藝、門望姻援不勝他人。一旦位登侍中、尚書,四歷九卿,十為刺史,津今復為司空者,正由忠謹慎口,不嘗論人之過,無貴無賤
展開閱讀全文